庆元县百山祖镇:在国家公园核心区探寻共富密码
乡村振兴 2024-01-31 13:34 阅读 2691

• ,
“九水半山半分田”是对庆元地貌最好的形容,但对百山祖镇来说“一山更比一山高”更是它的真实写照。那么如何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答好偏远山区乡镇带农共富、推动村集体增收、强村富民增效这一新时代答卷?庆元百山祖镇是这样做的……
一、美化“村貌” 铺开“景村融合”画卷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我们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场。看来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更要坚持走下去。”望着眼前的好山、好水、好人家,百山祖镇龙岩村党支部书记吴启成不禁感叹。
随着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创建和浙江庆元“林-菇共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背靠绿水青山的龙岩村通过“景村融合”计划,推动村民办起民宿、农家乐,实现了从“柴火经济”向“美丽经济”的转型,成功助力人均增收5千元以上。
“2021年,我返乡创业开起了民宿,当时只有一栋楼,没有好的渠道,也没有好的引导,有前景没‘钱’景,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年净收入超过5万。”雲川民宿经营者吴希章说到。
通过保护生态,向游客展示自然资源获取收入,这种村景融合的生活真是向往的生活。一幅幅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画卷背后,是百山祖镇立足乡村实际,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景村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此外,百山祖镇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在斋郎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试点,聚焦旅游业态布局,打造“红色农文旅”大美乡村,提升改造红色文化民宿体验馆,招商引资新建研学基地,发挥斋郎红色军旅文化资源和高山蔬菜种植优势,加强村企合作,建设“红色农文旅产品”共富工坊,让偏远山区村实现蜕变,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二、产业融合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村集体经济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近年来,百山祖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年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采用“强村公司领投+村级跟投”的投资模式和“股金分红+项目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参与的项目收益都比较稳定,今年年初,县里的两山公司按照‘村级入股+乡镇统筹+兜底分红’的模式实施庆元县大塘源食用菌冷藏保鲜库建设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新建冷库约86425立方米、配电房及相关配电设施,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400万元,镇里有4个行政村参与其中。”百山祖镇经济平台相关负责人讲到。
近年来,百山祖镇通过“抱团投资”“项目引进”等模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下步,百山祖镇将继续以强村公司为发展支点,以“强村富民”为落脚点,重点实施稻螺共生、锥栗低产林改造、新农人创业基地等产业内容,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流淌进乡村,争取在今年全镇9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突破600万元。
三、生态经济拓宽共同富裕路径
“2019年百山祖村83501.7元,斋郎村22253.9元……”百山祖国家公园自2019年启动创建,已连续3三年发放辖区内的国家公园租赁金。今年,在富百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上,百山祖镇9个行政村更是实现村村有分红,共向6000余名农户发放730余万元分红资金。
早在2020年,百山祖镇就依托国家公园的创建,探索实施“集体林地设立地役权”改革,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地役权补偿机制和共管机制,其中林地所有权仍然归属于集体,地役权则归属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从而让片区林农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体验、游憩等项目中,获得“生态补偿+创业贷款”等多方资金支持。
在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的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方式和工作方法,运用好绿色金融工具,牵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把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绿树变活钱,并通过森林抚育、更新造林等项目解决当地农户就业问题,部分利润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架起青山变“金山”、生态转“生财”的富民桥梁,不断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昨天,有个地方叫百山祖;今天,有个国家公园叫百山祖;明天,有种共富密码叫百山祖。”百山祖国家公园革新生态补偿机制,打造智慧国家公园,提升生态体验品质,打造文化与自然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必将激活生态经济“墨池效应”的一江春水。
来源:丽水乡村振兴头雁先行